依兰县档案信息网是依兰县档案局版权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;依兰县档案局(馆)实行局馆合一,一个机构,两块牌子。是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,履行全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、利用两种职能,机构规格为正科级,隶属中共依兰县委员会。
依兰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,负责对全县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,组织协调,统一管理和监督指导。2003年建立了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成立了依兰县现行文件利用中心,是县政府指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查阅场所。1999年2月晋升为黑龙江省一级档案馆。2002年—2006年在八区十一县年终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考核中,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单位。2007年被省档案局命名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。
依兰县档案馆总建筑面积1347平方米,库房建筑面积752平方米。现有馆藏档案资料38108卷(册),其中馆藏档案35362卷,资料8746册。保存年代早的是民国时期的档案。
档案局不断创新档案工作,2005年抓了“三姓”卢、舒、葛谱牒档案的抢救整理工作和依兰历史文化名城档案的抢救、挖掘整理工作,2006年抓了两项创新工作:一是制定了《依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的规定》,二是在依兰县总工会开展“认定和补救弱势群体”档案工作。2007年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档案整理及依兰旧闻的整理编研工作。这几项创新工作,对发展县域经济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近几年档案局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,加大档案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和馆内数据库建设,真正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。
馆藏档案:
民国档案有依兰县公署、依兰商会、吉林第五监狱、吉林第一高等审判分厅档案;革命历史档案有政权建设、护兵剿匪、农副业生产等材料;建国后档案有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省委、省政府、市委、市政府等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文件;本县乡以上党政机关、群众团体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及上级业务主管机关的档案;其中还收藏了工业普查、人口普查、财会、艺术、商标、人物等专业档案及化工、煤田地质、水利建设、工业研究、桥涵建设等科技档案;还有不同载体的录音带、录象带、照片、幻灯片等声像档案。其中国家、省、市领导来依兰视察的照片、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、清光绪以来历修的县志,依兰卢、舒、葛三姓谱牒档案。文件档案:宋徽、钦二帝死难处五国城遗址,坐井观天复原图,金代土城子遗址,清代抗俄“靖边营”遗址,依兰新石器时代倭肯哈达洞穴档案。宗教档案有依兰地藏寺、慈云寺、清真寺、各种陵园碑文以及出土文物照片、“文革”时期照片等档案更为珍贵。
馆藏资料:
(1)本馆编写或本县编写的资料,主要有依兰县概史、疆域变化、县志、各种组织沿革、地名由来、区划演变、古建筑、出土文物、文史、三姓氏宗谱简介、气象、水文、水产、地理概况、会议简介、各种统计手册、工农业、多种经营、科普、财贸、人口普查、教科文卫生等方面资料。
(2)内部文件资料。主要有中央、国务院、省市委、地方人民政府等部门的文件资料。
(3)各种报刊、图书、工具书。报刊主要有人民日报、全国人大公报、档案报。图书有马恩列斯毛邓等领袖著作;史记等“二十四史”,各种小说二千余册;工具书有中国百科年鉴等各种档案书刊计8000多册。
依兰县档案局的主要职责:
(一)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、政策、法规、规章制度。
(二)对全县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、宏观管理、组织指导、检查、监督、协调。
(三)负责县历史档案(旧政权档案、革命历史档案)和建国后重要档案资料的接收、征集、整理、编目、鉴定、解密划控、技术保护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、档案技术管理、咨询服务等工作;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,维护档案的完整,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,推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。
(四)负责全县档案专业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建设的宏观管理、制定规划,组织档案专业教育和档案专业干部的培训。
(五)组织协调全县档案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档案教育宣传、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和档案业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。
联系方式
地址:依兰县依兰镇光明街道24号
邮编:154800
馆长:周文
电话:0451-57238071
开馆时间:周一至周五,每天早8时至晚17时